這個單元要來探討的主題是:針對「靜力分析」(Static Analysis),如何「定義問題」(Define Problem)?要介紹的心法是:FGMBIR。
在先前單元:#289,【如何進行結構的「靜力分析」?】,探討如何進行「靜力分析」,主要步驟,包括:
1. 定義問題:
2. 建構數學模型:
3. 發展有限元素模型:
4. 進行FEA軟體應用分析:
5. 解讀分析結果討論評估:
其中,第一個步驟,就是要「定義問題」,本單元將應用【F → GMBI → R】心法,來思考問題定義(Problem Definition)。
首先,就來看甚麼是【F → GMBI → R】心法,參閱圖示左上方,可以看到系統方塊圖(system block diagram),說明如下:
l
F=Force外力負荷。
l
G=Geometry幾何。
l
M=Material材料。
l
B=Boundary邊界條件。
l
I=Interface接觸介面。
l
R=Response結構響應。
以系統的ISO角度來看,也就是:
l
I=Input 輸入:就是Force外力,施加在結構上的負荷,如果是「靜力分析」,也就是外力不隨時間變化,所以,外力是常數。
l
S=System 系統:就是GMBI,包括:Geometry幾何、Material材料、Boundary邊界條件、Interface接觸介面。針對Geometry幾何來說,一個結構有其幾何形狀和尺寸,需要明確的定義。而結構的每個零組件會是由某種Material材料所製作。就Boundary邊界條件來說,就是結構的邊界狀態,例如:固定邊界、對稱邊界等。Interface接觸介面係指零組件之間的接觸狀態,如果是單一零件的結構,當然就不必定義其Interface接觸介面。
l
O=Output 輸出:就是Response結構響應,包括:變形(deformation)、應力(stress)。通常會以結構應力,進行結構的安全性評估。可參考先前單元:#290,【如何進行結構的「安全性」評估?】。
所以,可以看出來【F → GMBI → R】就是,【Input → System → Output】=【ISO】。
在此,舉一個結構案例:樑置於兩端基座上受均佈壓力之靜力分析,來說明如何應用【F → GMBI → R】心法,進行「定義問題」:
1.
F:參閱圖示右上方的結構示意圖,為一個樑置於兩端基座上,在樑的頂面,受到均佈下壓力的作用,並且假設Force外力:此均佈下壓力是常數,其單位是Pa,所以,進行的是「靜力分析」。
2.
G:再參閱圖示右邊中間示意圖,顯示了此樑結構和基座的Geometry幾何參數,包括:𝑳、𝒃、𝒕、𝒉。概念上,對結構的每一個零組件,形狀及尺寸都需要明確的定義,這些就是幾何參數(Geometry parameters)。
3.
M:其次,每一個零組件都有其Material材料參數(Material parameters),如圖示樑結構和基座結構的材料,都定義了楊氏係數(Young’s modulus):200 (GPa),普松比(Poisson ratio):0.3,是典型的鋼材。
4.
B:接著,要定義Boundary邊界條件(Boundary condition),在基座的底部,假設是固定邊界(fixed boundary),也就是理想狀態的固定邊界。
5.
I:再來,Interface接觸介面,在定義零組件之間的接觸狀態,在此,樑結構是置放在基座的上方,通常會定義接觸面(Contactor)和被接觸面(Target),係以力傳遞的概念來設定,由於力的傳遞是由上而下,所以,樑結構的底面就是Contactor,而兩個基座的頂面就是Target。
6.
R:最後,要進行結構的「靜力分析」,就是要分析瞭解結構的變形(deformation)和應力(stress)狀態,就是Response結構響應。分別參閱圖示中間下方的結構變形圖和結構應力𝝈𝒙的分布圖。
綜合一下這個單元的討論,是以【F → GMBI → R】心法,對結構的「靜力分析」做問題定義,也就是以【Input → System → Output】=【ISO】,做系統化的「定義問題」,需要定義的參數,包括:
l
F=Force外力負荷。
l
G=Geometry幾何。
l
M=Material材料。
l
B=Boundary邊界條件。
l
I=Interface接觸介面。
l
R=Response結構響應。
以上個人看法,請多指教!
王栢村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