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振動噪音產學技術聯盟】網頁導覽影片

為提供訪客更多、更清楚的資訊,我們建立【振動噪音產學技術聯盟】網頁導覽影片,只要10分鐘的時間,快速為您介紹聯盟網頁架構、網頁內涵及如何應用,讓您多了解【振動噪音產學技術聯盟】網頁!

振動噪音產學技術聯盟

Facebook粉絲專頁

《振動噪音科普專欄》產品振動噪音之量測、分析、診斷與對策 MADI for Product Noise and Vibration

這個單元探討的主題:產品振動噪音之量測分析診斷對策(MADI for Product Noise and Vibration),在主題名稱,特別以4個顏色分別來標示,主要要強調說明的重點:這是四個階段的工作。

首先參閱圖示右上方的MADI & 3K」圖示,要瞭解產品的振動噪音狀況,就需要「MADI」及「3K思維」,其中「MADI」就是:

1.          量測(Measurement):要能夠客觀的評價產品之振動噪音,當然就需要「量測」其原始狀態的振動噪音。所以,需要有「Know what」的設備使能進行。
2.          分析(Analysis):其次,針對「量測」的信號,須進行「分析」,最常使用的就是「頻譜分析」,可參閱先前單元:#27甚麼是頻譜分析?】,#103頻譜分析儀如何處理量測信號?】,#109對一個信號進行頻譜分析的原理為何?
3.          診斷(Diagnosis):由「量測」及「分析」得到的訊息,接著就是要探討原因「Know why」,希望能夠瞭解形成振動或噪音的原因。通常「分析」及「診斷」是個反覆循環的程序。
4.          對策(Improvement):如果能夠透過「診斷」知道「Know why」,瞭解了產品振動或噪音的原因,當然就要對症下藥,提出因應的改善對策,就是「Know how」。

3K思維」,是進行診斷機器產品之振動噪音的重要心法:

1.      Know what瞭解現況:「量測」及「分析」都是「Know what」的工作,「量測」需要「Know what」的量測硬體儀器設備,而「分析」需要「Know what」的分析軟體工具與技術。Know what」重點在瞭解機器的振動噪音狀態。
2.      Know why探討原因:當知道了機器的振動噪音狀態,需要進一步探索,為什麼?也就是「Know why」,真正瞭解Know what」的原因。
3.      Know how改善對策:最後當然要能夠提出因應的改善對策,就是「Know how」。

由以上的3K思維模式」來看,許多業界的朋友都說:「Know how」很重要。其實,知道「Know how」固然重要,然而,知道「Know why更重要,也就是要知道「為什麼」需要「這麼做」!同時,能夠知道「為什麼」,當然就是基於「Know what」對於現況的掌握。此「3K思維模式」不僅適用於產品振動噪音議題,也可應用到任何的問題解析模式的思維。

接下對本單元主題的關鍵詞」拆開來看:

1.      產品:以屏科大機械系振動噪音實驗室執行過的研究專案,如壓縮機(迴轉式、雙螺桿)、銅鐘及各類型打擊樂器的開發設計、機車/巴士等交通工具的振動噪音改善等,當然還有諸多的各類產品,都有振動噪音的議題需要探討。
2.      振動噪音:為什麼要探討振動噪音」呢?例如壓縮機及交通工具等,多在尋求低振動、低噪音的產品設計,甚至排除異音(extraordinary sound)、或改善聲音品質(sound quality)。另一方面,如打擊樂器的設計,卻要考慮到聲音的好聽與否,甚至是要有大的、長的、能有餘音嬝繞的迴盪聲音。這樣說來,不同的產品,就會有不同的設計「目的/功能」「Function」需求,可參閱先前單元:#88工程設計的新思維:F-C(S)-A(M)-I-V/C-I】,摘錄流程圖,如右邊中間的圖示。
3.      量測(Measurement):「Know what」。如果採用實驗方法,當然需要有量測設備,以及對應的實驗方法步驟,分別就是「Sensor」及「Measurement」。「Sensor」泛指振動噪音量測需要的感測器、頻譜分析儀等必要的儀器設備。而「Measurement」除了實驗方法外,還需要界定產品狀態,如運轉速度、工況等。例如在量測壓縮機的振動噪音時,要規劃「Sensor」的量測位置及方向,而「Measurement」要能定義明確的運轉條件以及實驗量測方法,進而訂定完備的「量測SOP (Standard Operational Procedure)
4.      分析(Analysis):「Know what」。取得了振動噪音的量測原始數據(raw data),透過頻譜分析儀、或信號處理工具,對量測數據進行解析討論,最重要的就是要取得「Index」「評估指標」的「Value」「數值」,並與振動噪音要求的「Criterion」「允收標準/規範」,進行比較探討。如果,「Index」都能夠符合「Criterion」當然就是天下太平了;如果不符合,那麼就要積極的、反覆的、循環「分析」與「診斷」的程序。
5.      診斷(Diagnosis):「Know why」。可以概分為「實驗方法(experimental approach)或「分析方法(analytical/numerical approach)。分別有:R-test è R-analysisP-test è P-analysisS-test è S-analysis等試驗或分析,讀者可參閱:#12甚麼是ISOSPR】。在此參閱右下方圖示:「振動噪音SPR方塊圖」,其中,S:「Source」振動噪音源、P:「Path」路徑,還可分為「Structural Path」結構路徑、「Air Path」空氣路徑。R:「Response」就是系統的響應。R-test就是量測系統的聲音或振動,P-test就是EMA,如:#23甚麼是【實驗模態分析】?What is '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' (EMA)S-test就是探討振動噪音源的量測技術。其中,R-testP-testS-test都是「實驗方法」之外,當然,也可以發展對應的「分析方法R-analysisP-analysisS-analysis
6.      對策(Improvement):「Know how」。在「診斷」過程,不管是採用實驗或分析方法,目標就是要能夠診斷出原因,主要是能夠瞭解產品的「SPR」之影響,接著才能夠提出對應「SPR」的改善策略與「對策」、「Improvement」作法。參閱右邊中間的圖示:「工程設計的新思維:F-C(S)-A(M)-I-V/C-I」尋求改善「Improvement」的方法,可以由經驗(experience)、試誤法(trial-and-error)、甚至亂槍打鳥(shooting)也不是不可以,重點是要能夠有完備的「Index」、「Value」、「Criterion」評估程序,能夠充分理解產品的「SPR」之影響,每一個改善措施,都是有依據的證據導向(evidence-base)思維。另一方面,如果有「CAE(FEA)」、「Analysis」的分析能力,更能以系統化方式(systematic approach),據以探討如幾何變更設計(design modification)對系統響應之影響。

綜合一下本單元討論的重點:

1.      MADI」:「量測(Measurement)、「分析(Analysis)、「診斷(Diagnosis)、「對策(Improvement),是四個階段的工作。
2.      3K思維Know whatKnow whyKnow how」,是很有用的思維模式。
3.      工程設計的新思維:F-C(S)-A(M)-I-V/C-I】:是系統化的工程設計新思維。
4.      振動噪音SPR方塊圖」:是振動噪音改善,不可或缺的系統方塊圖概念。

以上個人看法,請多指教!


王栢村
2020.05.25

文章粉絲團連
YouTube影片連結
訂閱電子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