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單元要來探討的主題是:如何判斷EMA的數據為有效的、可靠的量測?- (9)為什麼要進行預測試?也是這個系列的第9篇。
要進入「預測試」(Pre-test)單元主題之前,參考先前單元:#344,【如何判斷EMA的數據為有效的、可靠的量測?- (5)為什麼EMA要敲擊3次取平均?】,摘錄如左上方圖示,統整如下:
1. 以【3W】心法,回顧一下甚麼是EMA「實驗模態分析」(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, EMA)?包括:Why?、What goals?、How?。
2. 認知量測得到結構FRF的品質是非常重要,所以已經介紹了4個單元的檢查重點:(1) Impact force check、(2) Acceleration response check、(3) FRF check、(4) FRF characteristics。
3. 瞭解影響會影響到FRF品質的因素就是:(1) Applied Impact
force、(2) Measured acceleration
response、(3) Number of Averaging to
get FRF。
4. 「平均次數」(Number of Averaging)取敲擊3次的理由:奇數OK,又有「平均處理」效果,降低敲擊失敗的風險,可以符合【3E】心法:Effective有效的、Efficient有效率的、Economic經濟的原則。
首先,以【3W】心法,回顧一下甚麼是EMA「實驗模態分析」(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, EMA)?
1.
Why to do EMA? 為什麼要執行EMA?:取得結構的「振動模態」(vibration modes)。
2.
What goals of EMA? 執行的EMA目標?:在取得結構的「振動模態」,包括: 𝒇𝒓 「自然頻率」(natural frequency)、𝝓𝒓「模態振型」(mode shape)、𝝃𝒓「模態阻尼比」(modal damping ratio)。
3.
How to do EMA? 如何執行結構的EMA?:主要有兩大步驟:(1) 量測結構的「頻率響應函數」(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, FRF)。(2)
透過「曲線嵌合」(curve fitting),就可取得結構的「模態參數」(modal parameters),就是「振動模態」,包括:𝒇𝒓、𝝓𝒓、𝝃𝒓。
接著,以【4W】心法,來看甚麼是「預測試」(Pre-test)?
1. What is? 甚麼是「預測試」(Pre-test)?正式量測系列FRF之前,確認實驗規劃的適宜性,所以預先進行量測試驗的「預測試」,以能夠確保有好的量測數據品質。
2. Why to do? 為什麼要進行「預測試」?確認EMA量測的FRF品質之準確性與可靠度,因為,要有有效的FRF,才能夠確保「曲線嵌合」,可以得到可靠的結構「模態參數」。
3. What goals to achieve? 「預測試」要達到甚麼目標?確認EMA實驗架構,以及對應的量測設定可行。
4. How to do? 如何進行「預測試」?簡單的說,就是量測兩個FRF,包括:(1) 同點FRF(point FRF)量測:𝑯𝒋𝒋 (𝒇),𝒊 =11,𝒋=11。(2)不同點/轉移FRF(transfer FRF)量測:𝑯𝒊𝒋 (𝒇),𝒊=11,𝒋=74。選擇不同點/轉移FRF量測的位置,做法上,是取結構上佈點的最遠距離的兩個點。理念上,如果最遠的兩個點,能有好的FRF,那麼其他量測點,應該都是可行的。
其次,以【FSMIVCI】心法,來看結構EMA的Pre-test,分別說明如下:
1. Function目的:就是要進行結構EMA的「預測試」(Pre-test)。
2. Sensor感測器:就是選用適當的衝擊槌(impact hammer),以及量測響應的加速度規(accelerometer),要建構如圖示的EMA實驗架構,以及適當的EMA布點規劃。都需要決定敲擊點以及量測點,也就是位置以及方向。本案例,採用「移槌定規」的方式,進行EMA。
3. Measurement量測:需要確認結構狀態的GMBI,也就是Geometry幾何、Material材料、Boundary邊界、以及Interface接觸組合介面等。同時,要確認量測設定,包括:Channel頻道設定,以及FFT參數設定。
4. Index評估指標:需要觀察:(1) 𝒇𝒋(𝒕) & 𝑮𝒋𝒋(𝒇),(2)
𝒂𝒊(𝒕) & 𝑮𝒊𝒊(𝒇),(3)
𝑯𝒋𝒋(𝒇) & 𝑯𝒊𝒋(𝒇),(4)
𝜸𝒊𝒋^𝟐(𝒇)。分別是(1)衝擊力時間波形&頻譜,(2)加速度時間波形&頻譜,(3) 同點FRF &不同點/轉移FRF,(4)關聯性函數。
5. Value數值:也就是實驗量測,每個Index的數據。
6. Criterion評估標準:針對每一個Index,都需要檢視:(1) 𝒇𝒋(𝒕):確認是單敲擊,沒有雙敲擊。(2) 𝑮𝒋𝒋 (𝒇):衝擊力頻譜接近白噪音(white noise),平坦的頻譜。(3) 𝒂𝒊(𝒕):加速度響應的衰減特徵,決定是否採用Exponential Window指數窗函數。(4) 𝑮𝒊𝒊(𝒇):加速度功率頻普的峰值特徵,對應的會是結構自然頻率。(5) 𝑯𝒋𝒋 (𝒇):同點FRF的倆倆峰值,也就兩個共振點(resonance)之間,都會出現反共振點(anti-resonance)。(6)
𝑯𝒊𝒋 (𝒇):不同點/轉移FRF的峰值之共振點特徵。(7) 𝜸𝒊𝒋^𝟐(𝒇):關聯性函數都接近
~1.0。
7. Improvement改善:如果符合前項的Criterion評估標準,完成EMA的「預測試」(Pre-test)。如果不符合,必須重新選用Sensor以及Measurement設定,採用不同的Channel和FFT設定,使得符合Criterion評估標準。
接下來,就來看結構EMA的Pre-test「預測試」之具體步驟:
1. 儀器選用:配合實驗量測的結構特性,決定衝擊槌的大小以及選擇衝擊頭(tip)。並且,決定加速度規形式:量測方向、感測器大小的質量效應、以及感測器靈敏度。
2. Channel
setup:每個Channel通道的window窗函數。本案例:衝擊槌採用Box 矩形窗函數,加速度採用Exponential窗函數。
3. FFT設定:決定Fmax
最大有效頻寬,以及 LOR頻率解析條數。本案例:Fmax=5000 Hz,LOR=12800 條。進行EMA,取平均次數=3次。
4. Trigger觸發設定:採用Ch.1
= 衝擊槌為Trigger Channel觸發通道,使得有一微小延遲時間,確保時間波形的頭尾信號都為零,可以避免洩漏(leakage)。
5. 分別量測取得同點FRF𝑯𝒋𝒋 (𝒇) & 不同點/轉移FRF𝑯𝒊𝒋(𝒇):觀察同點FRF的倆倆峰值,也就兩個共振點(resonance)之間,都會出現反共振點(anti-resonance)。觀察不同點/轉移FRF的峰值之共振點特徵,是否和同點FR相同。
6. 檢查量測品質:概念上每一個Index都要符合Criterion,特別要檢查𝜸𝒊𝒋^𝟐(𝒇):關聯性函數都接近
~1.0。在反共振點數值小,是合理的現象,因為,在反共振點,輸出響應理論上為零,所以,輸出信號和輸入信號,沒有明顯的關聯性。
最後綜合一下這個單元的討論,為什麼要進行結構EMA的Pre-test「預測試」,總結如下:
1. 以【4W】心法,來看甚麼是「預測試」(Pre-test)?主要在確保良好的FRF量測品質。
2. 以【FSMIVCI】心法,來看結構EMA的Pre-test,之實驗規劃流程。
3. 其中,很重要的是Index評估指標,以及對應的Criterion評估標準之檢查方式。
4. 實務的說明結構EMA的Pre-test「預測試」之具體步驟。重點在:分別量測取得同點FRF𝑯𝒋𝒋 (𝒇) & 不同點/轉移FRF𝑯𝒊𝒋(𝒇)。
以上個人看法,請多指教!
王栢村
2023.12.08
文章粉絲團連結YouTube影片連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