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前單元:【甚麼是「模型驗證」?】,主要是在驗證對應於「實際結構」所建立的「分析模型」的正確性。【如何應用EMA於分析模型的模型驗證?】,則是深入說明EMA的概念,也對結構模型修正的方法及原理作介紹。
花了那麼大功夫,要對結構進行EMA,完成了「模型驗證」有甚麼意義呢?又,為什麼要這樣做?有怎樣的應用嗎?本單元就以實際的案例,闡述說明「模型驗證」背後隱含的意義!
圖1是UV車架結構變更設計流程,主要有三個步驟:
1.
模型驗證(model verification,
MV):針對系統結構,分別透過分析與實驗的解析,比對驗證系統模態參數相吻合,以確認結構系統之分析模型的正確性。
2.
響應預測(response prediction,
RP):引用驗證後的結構系統分析模型,設定外力負荷條件以及邊界狀態,可以進行響應預測,得到設定的性能指標(performance index)。
3.
設計變更(design modification,
DM):透過模型變更(model modification),可以對結構系統分析模型,進行如幾何形狀尺寸的設計變更,並進行虛擬測試(virtual testing, VT)。
圖1顯示的案例,是UV車架結構變更設計,設計目標:
1.
車架結構輕量化設計,降低15%以上的重量。
2.
車架結構的性能指標,包括:彎曲剛性(bending stiffness)以及扭曲剛性(torsion stiffness),要比原始結構要高。
圖2呈現此UV車架虛擬測試,進行模型驗證的示意圖:
1.
對UV車架「分析模型」進行「有限元素分析」(FEA):由分析得到對應「實際UV車架結構」之「有限元素模型」的模態參數,包括:自然頻率及模態振型。
2.
對「實際UV車架結構」進行「實驗模態分析」(EMA):量測得到「實際UV車架結構」的FRF,進行曲線嵌合(curve fitting),得到「實際UV車架結構」的「模態參數」,包括:自然頻率、模態振型、及模態阻尼比。
3.
驗證比較:由FEA分析與EMA實驗分別得到的模態參數,進行比較,如果相符,就達到「模型驗證」的目的,驗證了UV車架的「分析模型」能夠「等效」於「實際UV車架結構」。
圖3呈現此UV車架虛擬測試,進行響應預測分析的示意圖:
1.
彎曲剛性(bending stiffness)分析:以三點彎曲的理念,以前後輪位置為兩端支點,在中心施加垂直外力,定義彎曲剛性,單位:N/m。
2.
扭曲剛性(torsion stiffness)分析:以結構扭曲理念,在後輪位置為固定端,在前輪位置施以扭矩,定義扭曲剛性,單位:N.m/deg。
圖4呈現此UV車架虛擬測試,進行結構變更設計流程的示意圖。在設計變更過程,隨時檢視3個性能指標,是否達到目標。最後,可以看出經過優化設計(optimum design)的車架:
1.
彎曲剛性(N/m):增加2%,符合設定的目標。
2.
扭曲剛性(N.m/deg):增加13%,符合設定的目標。
3.
車架重量(kg):降低17.7%,符合設定15%的目標。
本單元以實際的UV車架結構設計變更流程,探討模型驗證的意義與虛擬測試之應用,希望對讀者在引用EMA於模型驗證的應用,有進一步的了解與體會!
以上個人看法,請多指教!
王栢村
2018.07.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