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單元來看的主題: 「 木琴條發聲物理機制和振動模態的關係? 」,首先,從主題拆開每個「關鍵詞」來看:「 木琴條 」、「發聲」、「物理機制」、「振動模態」、「關係?」。
1.
「 木琴條 」:是典型打擊樂器「木琴 」 (xylophone ) 的其中一根「木琴條」 (wooden bar ) 。
5.
「 關係? 」:如何確認「發聲物理機制 」和「振動模態 」的相關性呢?
要確認「木琴條」的「發聲機制 」和「木琴條」的「振動模態 」相關性之前,先對木琴條的敲擊聲音進行「量測 」及聲音的「頻譜分析 」,概述如下:
1.
木琴條的敲擊聲音「量測」 :取木琴的其中一根「木琴條」,模仿實際的擊奏敲擊方式,敲擊在「木琴條」的中間位置,以「麥克風 」架設如圖示,量測「聲音壓力」的信號。如何量測敲擊聲音,可參考:【 典型的振動噪音量測信號之物理量是甚麼? 】。
2.
「聲音壓力」信號的「頻譜分析」 :當取得敲擊聲音的「時間域波形信號 」 p(t) ,進行「頻譜分析」【 對一個信號進行頻譜分析,可以得到甚麼? 】,可以得到如圖示的「聲音頻譜圖」 Gpp(f) ,可觀察得知: (1) 有 3 個主要的「峰值頻率 」。 (2) 第一個「峰值頻率」是「基音頻率 」 (fundamental frequency ) ,可以判斷是該「木琴條」的「音階頻率 」。 (3) 其他的「峰值頻率」稱為「泛音頻率 」 (overtone frequencies ) ,也就是組成「木琴條」發出聲音的「音色 」 (timbre ) 。
完成了敲擊聲音「量測 」及「頻譜分析 」,可以知道「木琴條」的「聲音頻譜 」,和「基音 」及「泛音 」之頻譜特徵。這個單元的目標就是去了解「木琴條」的「基音 」及「泛音 」之「發聲物理機制 」,透過「虛實整合分析 」,也就是現今「工業 4.0 」提到的 CPS (Cyber Physical
System) ,亦即「虛實整合系統 」的應用,說明如下:
1.
「虛」 :就是 CPS 中的 Cyber ,也就是「電腦相關」的「數位化模型」 (digital model ) 。在本案例,係採用「有限元素分析 」 (finite
element analysis, FEA ) ,建立了「虛 」的木琴條「分析模型 」,分別進行了木琴條結構的「模態分析 」,可以得到木琴條的「模態參數 」,以及「簡諧響應分析 」可以得到木琴條的「頻率響應函數 」。
2.
「實」 :就是 CPS 中的 Physical ,也就是實際的「結構系統」,在此指的就是「木琴條」的實體結構。可以對「實 」的「木琴條」進行「實驗模態分析 」 (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, EMA ) ,其實驗架構如圖示,採用「衝擊鎚 」對懸吊的「木琴條」在「自由邊界 」 (free boundary ) 狀態下,進行敲擊並量測施加的外力,以「加速度規」量測「木琴條」的振動響應,可以量測得到結構的「加速度 」與「外力 」之間的「頻率響應函數 」 (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, FRF ) ,進而由「曲線嵌合 」 (curve fitting ) 擷取得到木琴條的「模態參數 」,就是木琴條的「振動模態 」。
當分別完成「虛 」的「木琴條」 FEA 分析,以及「實 」的「木琴條」 EMA 實驗,在「虛實整合系統 」 CPS 的應用過程,可以由兩個角度,進行「虛 」的分析和「實 」的實驗之比較驗證:
1.
「頻率域」之「頻率響應函數」 :參閱圖示的「頻率響應函數 」 FRF ,可以觀察由 FEA 分析及 EMA 實驗取得的 FRF ,在趨勢及量值上有良好的對應,表示「虛 」的分析「等效 」於「實 」的實驗量測,重要的意義是,這個「虛 」的「木琴條」 FEA 分析模型,可應用到未來的「設計變更 」 (design modification, DM ) ,將另闢單元討論。同時,可觀察 FRF 的曲線有多個「峰值頻率 」,就是此木琴條的「自然頻率 」。
2.
「模態域」之「振動模態」 :在 FRF 曲線上的每個「峰值頻率 」,也就是此木琴條的「自然頻率 」,如圖示都有其對應的「模態振型 」。在「自然頻率 」及「模態振型 」表格中,有對應的「自然頻率 」數值及「模態振型 」的物理意義,以 (x,y) 標註。其中,與敲擊聲音相關的「振動模態 」是 F-01 (3,1 )=269.9Hz , F-05 (5,1 )=1839.9Hz , F-11 (7,1 )=4367.6Hz 。參閱「聲音頻譜」圖示,可發現:「基音 」對應的是 F-01(3,1 ) 「振動模態 」,而兩個「泛音 」對應的是 F-05(5,1 ) 及 F-11(7,1 ) 「振動模態 」。
為什麼 「木琴條」有這麼多個「振動模態 」,而只有 F-01(3,1 ) 、 F-05(5,1 ) 、及 F-11(7,1 ) 這 3 個「振動模態 」會發出聲音呢?關鍵就在「敲擊位置 」是在「木琴條」的「正中央 」,解釋說明如下:
1.
觀察「聲音頻譜 」圖示中, EMA 「模態振型 」的動畫,可以看出「木琴條」在「中央位置」 ,是 F-01(3,1 ) 、 F-05(5,1 ) 、及 F-11(7,1 ) 這 3 個「振動模態 」的「模態振型 」之最大響應位置。
2.
而「木琴條」在「中央位置」 」對於其他的「振動模態 」,恰好都是「節點 」 (nodal
point ) ,也就是「木琴條」振動狀態中的「不動點 」。
3.
因此,敲擊「木琴條」在此「中央位置 」只會激發出 F-01(3,1 ) 、 F-05(5,1 ) 、及 F-11(7,1 ) 這 3 個「振動模態 」,進而發出這 3 個「振動模態 」的「自然頻率 」之聲音。
綜合一下本單元如何探討「 木琴條發聲物理機制和振動模態的關係? 」,方法步驟說明如下:
1.
進行木琴條的敲擊聲音「量測」「聲音壓力」的信號 。
2.
對「聲音壓力」信號進行「頻譜分析」,得到「聲音頻譜圖」 。
3.
進行「虛」的「木琴條」 FEA 分析 ,得到理論的「頻率響應函數 」,以及「自然頻率 」和「模態振型 」。
4.
進行「實」的「木琴條」 EMA 實驗 ,也得到實際結構的「頻率響應函數 」,以及「自然頻率 」和「模態振型 」。
5.
透過「虛實整合分析」 ,比較探討 FEA 和 EMA 取得之「頻率響應函數 」及其「峰值頻率 」特徵,辨識了解「木琴條」的「自然頻率 」。
6.
再進一步解讀「木琴條」的「模態振型」物理意義 ,重要的有 F-01(3,1 ) 、 F-05(5,1 ) 、及 F-11(7,1 ) 這 3 個「振動模態 」。
7.
最後,比較「木琴條」的「自然頻率」和「聲音頻譜圖」的「峰值頻率」相對應 ,可以確認敲擊「木琴條」在此「中央位置」只會激發出 F-01(3,1 ) 、 F-05(5,1 ) 、及 F-11(7,1 ) 這 3 個「振動模態 」,進而發出這 3 個「振動模態 」的「自然頻率 」之聲音。
這個單元從「虛實整合系統 」 CPS 之應用,探討了「木琴條 」之「發聲物理機制 」和「振動模態 」的關係。 希望由本單元的探討,讀者能夠進一步了解 「木琴條 」 敲擊發出聲音 的「物理機制 」 現象解讀。
以上個人看法,請多指教!
王栢村
2019.05.28
VID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