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單元要來探討的主題是:結構「應力」(Stress)與結構「應變」(Strain)有甚麼關係?
參閱圖示左上,為一個懸臂樑受均佈壓力之靜力分析示意圖,可以分析得到結構「應力」(Stress),本單元將更深入地來探討,如何由結構的「應變」(Strain),分析求得結構「應力」(Stress)?
在前一個單元: #298,【甚麼是材料模型(Material
Model)?】,指出:當選用了「材料模型」,不管是Isotropic 等向性、Orthotropic 正向性、或Anisotropic 異向性「材料模型」,都可以取得[𝑫]= Material Stiffness Matrix材料勁度矩陣。即可由應力與應變關係求得結構「應力」(Stress)。
參閱圖示左上方的應力與應變關係:{𝝈}=[𝑫]{𝜺},其中,{𝝈} = 應力向量,{𝜺} = 應變向量。概念上,當已知結構的應變{𝜺},就可以透過[𝑫]=材料勁度矩陣,分析求得結構應力{𝝈}。
可以觀察到{𝝈} = 應力向量,有6項,包含:(𝝈𝒙,𝝈𝒚,𝝈𝒛) 3個正向應力(normal stress),和(𝝉_𝒙𝒚,𝝉_𝒚𝒛,𝝉_𝒛𝒙) 3個剪應力(shear stress)。而{𝜺} = 應變向量,也有6項,包含:(𝜺𝒙, 𝜺𝒚, 𝜺𝒛) 3個正向應變(normal strain),和(𝜸_𝒙𝒚,𝜸_𝒚𝒛,
𝜸_𝒛𝒙)3個剪應變(shear strain)。
參閱圖示右邊的說明及對應方程式,由虎克定律(Hoke’s law),對等向性(isotropic)、線性(linear)、彈性(elastic)材料,「應力」(Stress)與「應變」(Strain)有以下關係式:
正向應變(normal strain):
𝜺_𝒙=𝟏/𝑬 [𝝈_𝒙−𝝂(𝝈_𝒚+𝝈_𝒛 )]
𝜺_𝒚=𝟏/𝑬 [𝝈_𝒚−𝝂(𝝈_𝒛+𝝈_𝒙 )]
𝜺_𝒛=𝟏/𝑬 [𝝈_𝒛−𝝂(𝝈_𝒙+𝝈_𝒚 )]
剪應變(shear strain):
𝜸_𝒙𝒚=𝟐(𝟏+𝝂)/𝑬(𝝉_𝒙𝒚)=𝝉_𝒙𝒚/𝑮
𝜸_𝒚𝒛=𝟐(𝟏+𝝂)/𝑬(𝝉_𝒚𝒛)=𝝉_𝒚𝒛/𝑮
𝜸_𝒛𝒙=𝟐(𝟏+𝝂)/𝑬 𝝉_𝒛𝒙=𝝉_𝒛𝒙/𝑮
其中,有3個材料參數:
1. 𝑬 = Young’s Modulus 楊氏係數,也可稱為
Elastic Modulus 彈性模數。
2. 𝝊 = Poisson ratio 普松比。
3. 𝑮
= Shear modulus剪力模數。
在Isotropic 等向性「材料模型」,𝑬、𝝊、𝑮三者有下列關係式:𝑮=𝑬/(𝟐(𝟏+𝝊))。
由前述的6個「應力」(Stress)與「應變」(Strain)的關係式,可以改寫為矩陣形式,參閱圖示中間左邊的矩陣形式方程式。對此方程式,做逆矩陣(inverse matrix)處理,可以取得圖示左下方的矩陣形式方程式:{𝝈}=[𝑫]{𝜺},其中,[𝑫]=材料勁度矩陣可以求得為𝑬、𝝊表示的矩陣形式。在此,隱含的意義:在應用CAE分析軟體進行分析時,必須正確的設定「材料參數」𝑬、𝝊的數值,才可以正確地取得結構「應力」。
綜合一下這個單元,主要在探討結構「應力」(Stress)與結構「應變」(Strain)有甚麼關係?在此,以等向性(isotropic)、線性(linear)、彈性(elastic)材料為例,綜合如下:
1. 必須正確的設定兩個「材料參數」:𝑬
= Young’s Modulus 楊氏係數,𝝊 = Poisson ratio 普松比。
2. 𝑮
= Shear modulus剪力模數:和𝑬 與 𝝊,有下列關係式:𝑮=𝑬/(𝟐(𝟏+𝝊))。
3. 由虎克定律(Hoke’s law),界定了等向性(isotropic)、線性(linear)、彈性(elastic)材料,「應力」(Stress)與「應變」(Strain)的關係式。包括:正向應變(normal strain)和剪應變(shear strain)。
4. 將「應力」(Stress)與「應變」(Strain)關係式,寫成矩陣形式。
5. 透過逆矩陣(inverse matrix)處理,可以取得「應變」(Strain)與「應力」(Stress)關係式。
6. 最後,求得[𝑫] = Material Stiffness Matrix材料勁度矩陣。
因此,當已知結構的「應變向量」(Strain vector){𝜺},就可以透過[𝑫]= Material Stiffness Matrix材料勁度矩陣,分析求得結構「應力向量」(Stress vector){𝝈}。
以上個人看法,請多指教!
王栢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