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單元來討論的主題:甚麼是「音景」(Soundscape)?並且來觀察台北捷運的「轉乘」及「終點站」音樂的「音景特徵」。
首先,要問:甚麼是「音景」(Soundscape)?根據Google的翻譯,如下:
A piece of music considered in terms of
its “component sounds.”
一種音樂,從「聲音組成」的角度來考慮。
這樣的說明,似乎仍然有點模糊?接著,就來看一下對應「音景」的一個名詞,「景觀」(Landscape),根據Google的翻譯,如下:
All the “visible features” of an area of
countryside or land, often considered in terms of their “aesthetic appeal.”
鄉村或土地的某個區域,所有「可看見的特徵」,通常從它們的「美學吸引力」來考慮。
由「景觀」和「音景」的對照來看,「景觀」是用看的,而「音景」是用聽的方式,來觀察一個地方或地點的特色或特徵。
本單元嘗試介紹「音景」的概念,就以台北捷運的聲音,從「轉乘」及「終點站」的音樂,來談一下甚麼是「音景」?
由影片可以聽到台北捷運的「轉乘」音樂,相信很多人都搭過台北捷運,對這個聲音都很熟悉,當我們聽到這個「轉乘」音樂的聲音,就是當下的「音景」,那麼這個「音景」有甚麼特徵呢?怎麼看「音景特徵」呢?
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「音景特徵」,一則是「主觀」的聽感、一則是「客觀」的評價。「主觀」的聽感,確實是因人而異,本單元的重點在討論如何以「客觀」的方式探討「音景」。
1.
聲音壓力時間域波形圖 (time waveform):在圖示上方,呈現所分析聲音WAVE檔案的原始「時間域波形」信號。代表的物理意義是「聲音壓力」(sound
pressure)。此波形圖呈現了聲音的「波動」現象,不過,除了大小聲外,似乎觀察不出甚麼特別的現像。
2.
時間域聲音壓力位準(響度)圖 (sound pressure level):可以簡稱「聲音響度圖」,在圖示下方,呈現此聲音隨時間變化的「聲音振幅大小」(dB),此「聲音振幅」的物理意義是「聲音壓力位準」(sound pressure level)。【聲音壓力位準dB和dB(A)有甚麼不同?】
3.
頻譜圖 (spectrum):因為解析的信號是「聲音」,所以稱為「聲音頻譜圖」,在圖示左方,呈現此聲音WAVE信號的「頻譜」,也就是頻率與其振幅的組成。圖示的垂直軸為頻率,單位:Hz,水平軸是聲音的振幅大小,單位:dB。可以觀察「聲音頻譜」的分佈特徵。【常說的【振動頻譜】或【聲音頻譜】指的是甚麼?】
4.
時頻圖 (spectrogram):在圖示正中央,水平軸是對應「時間域波形」的時間(sec),垂直軸是頻率(Hz),彩色的分布圖示為聲音振幅大小(dB)。可以觀察隨時間變動時,「聲音頻譜」的分布狀態與趨勢。【甚麼是時頻圖?】
接下來,請參閱圖2,來討論台北捷運的「轉乘」及「終點站」音樂的「音景特徵」,讀者可以瀏覽影片,分別聽一下「轉乘」及「終點站」的音樂,主要的聲音特徵,討論如下:
1. 「轉乘」和「終點站」音樂,聲音聽感的類型,很相似,是急促的不同高低音階交錯,從「時間域波形圖」可以看出此特徵。
2. 從「聲音響度圖」,可觀察音量大小大致持平,最後,有衰減的現象。
3. 從「0~16,000Hz」的「聲音時頻圖」中,可發現,「0~5,000Hz」是有比較高的貢獻度,因此,放大該頻率區間的「聲音時頻圖」,再分別放大「0~3,000Hz」及「0~2,000Hz」,在「0~2,000Hz」的「聲音時頻圖」,似乎更可以看出不同音階的對應關係。
4. 由「0~2,000Hz」的「聲音時頻圖」,「終點站」音樂似乎有交叉的點狀分佈,而「轉乘」音樂友均勻點狀分佈的現象,當然這就是音階的高低起伏的特性。
本單元不在深入探討其「音景特徵」,僅在概略地介紹如何以一種「客觀」的方式,探討一個地點的「音景特徵」。可以由「時間域波形圖」、「聲音響度圖」、「聲音頻譜圖」、及「聲音時頻圖」觀察與比較「音景」的特徵。
近期將有幾個系列的專欄主題,以台北捷運的聲音之「音景」特徵探討作介紹。一個城市、鄉村、地區都有其「音景」特徵,如同其「景觀」特色,台灣各地區有其獨特的人文「景觀」,當然也有其獨特的「音景」特徵。
甚麼是能夠代表台灣的「聲音」?他的「音景」特徵是甚麼?這些有趣的疑問,都有待我們去發掘、去認識、去體驗、去會心了!
以上個人看法,請多指教!
王栢村
2020.01.08文章連粉絲團結
YouTube影片連結
訂閱電子報
圖1、甚麼是音景(Soundscape)? |
圖2、台北捷運 – 音景特徵 – 轉乘&終點站音樂 |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