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單元要來探討的主題是:「材料的阻尼比」(material damping ratio)和「結構的阻尼比」(structural damping ratio),有不同嗎?
由主題來看,有兩個名詞:「材料阻尼比」(material damping ratio)以及「結構阻尼比」(structural damping
ratio),這個單元就要來區別這兩個名詞的差異!
首先,參閱圖片左邊中間圖示,是從「零組件層次」(component level),來看典型的隔振組件(isolator component)的形式,例如:(1) 橡膠腳墊(rubber pad),(2) 特殊形狀的橡膠腳墊(grommet),(3)
單純的彈簧(spring)。這幾種形式的隔振組件,都可以作為隔振裝置、隔振器(isolator)的零組件。
其次,可以從「系統層次」(system level)來看,參閱圖片左邊下方圖示,實務上,這幾種形式的隔振組件之隔振器的上方,都會安置機器、機械組件的承載物,而形成一個結構系統,所以稱為「系統層次」(system level)。
如果,要求得像隔振器(isolator)零組件的「材料阻尼比」,從「零組件層次」(component level),要直接度量出這些隔振組件的「阻尼」(damping)效應,是沒法做到的。
所以,就要透過「系統層次」(system level),由承載物的質塊效應,才有辦法透過實驗量測,度量「結構阻尼比」。
本質上,「材料阻尼比」(material damping ratio)以及「結構阻尼比」(structural damping
ratio),物理意義是相同的。但是,要在「零組件層次」(component level),求得「材料阻尼比」(material damping ratio)是做不到的。必須透過「系統層次」(system level),才能求得「結構阻尼比」(structural damping
ratio)。
參閱圖片右邊上方圖示,就是具有「黏滯阻尼模型」(viscous damping model)的SDOF (single degree-of-freedom)單自由度系統。系統參數(system parameter):「質量」𝒎、「黏滯阻尼係數」𝒄、「彈簧常數」𝒌。也可以區別出輸入(Input):「外力」𝒇(𝒕)作用,以及初始條件,𝑥0以及𝑣0。輸出(Output):質塊的「位移」𝒙(𝒕) 響應。
其中,就是以「質量」𝒎:代表承載物。「黏滯阻尼係數」𝒄:代表隔振器的阻尼效應。「彈簧常數」𝒌:代表隔振器的彈簧常數。完整的「數學模型」(mathematical model),如圖片之右下方圖示。可以求得系統的「模態參數」(modal parameter),包括:
1. 𝝎𝒏:「無阻尼自然頻率」(undamped natural frequency),其定義:𝝎𝒏=√(𝒌/𝒎)
(rad/s)。
2. 𝝃:「黏滯阻尼比」(viscous damping ratio),其定義:𝝃=𝒄/C𝒄。而,C𝒄:「臨界黏滯阻尼係數」(critically viscous damping coefficient),其定義:C𝒄 =𝟐√𝒎𝒌=𝟐𝒎 𝝎𝒏。
要求得「結構阻尼比」(structural damping
ratio),就是採用具有「黏滯阻尼模型」(viscous damping model)的SDOF (single
degree-of-freedom)單自由度系統假設,在先前單元,有分別介紹了:(1) 時間域法,以及(2) 頻率域的半能量點法,可以求得:𝝃 「黏滯阻尼比」(viscous damping ratio),摘錄如下:
1. #388:【如何求得阻尼比(damping ratio)? – 時間域法(time domain method)】
2. #389:【如何求得阻尼比(damping ratio)? – 頻率域:半能量點法(Half Power Point)】
一旦求得
𝝃「黏滯阻尼比」,就可以由 𝝃 的定義,求得對應的 𝒄「黏滯阻尼係數」。
綜合一下這個單元的討論,有關「材料阻尼比」以及「結構阻尼比」,這兩個名詞有甚麼不同?本單元以典型的隔振組件(isolator component)的形式來看,做比較說明,總結如下:
1. 「零組件層次」(component
level),就是「材料阻尼比」(material damping ratio):由單獨的
(1)橡膠腳墊(rubber pad)、(2)特殊形狀的橡膠腳墊(grommet)、(3)單純的彈簧(spring),是沒法直接量測,得到「材料阻尼比」。
2. 「系統層次」(system
level),由承載物的質塊效應,才有辦法透過實驗量測,度量「結構阻尼比」(structural damping ratio)。本質上,「材料阻尼比」與「結構阻尼比」物理意義是相同的。但是,「材料阻尼比」是「零組件層次」的概念。而「結構阻尼比」是「系統層次」(system level)的概念。
3. 在「系統層次」(system
level),採用的是具有「黏滯阻尼模型」(viscous damping model)的SDOF (single
degree-of-freedom)單自由度系統模型:就可以透過:(1) 時間域法,或是(2) 頻率域的半能量點法,求得:𝝃 「黏滯阻尼比」(viscous damping ratio)。
以上個人看法,請多指教!
王栢村
2024.10.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