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單元要來探討的主題是:如何驗證分析模型【GMBI】之正確性?特別要來探討的是:確認System系統、Path結構路徑,有正確的GMBI參數。
首先,要來認識甚麼是【GMBI】?在先前多個單元,都提到了應用CAE/FEA軟體於結構分析,會採用【F → GMBI → R】心法,可參考圖示的「F → GMBI → R方塊圖」,以對實際結構的問題定義(Problem Definition)、以及建構分析的數學模型(Mathematical Model)。
另外,也提到了「分析結果」驗證和「分析模型」驗證,兩者的驗證理念上,確實有所不同,參閱圖示右上方的「SPR方塊圖」,也就是【Source → Path → Response】,分別對應的是「R-驗證」=
R-analysis
= R-test,和「P-驗證」=
P-analysis
= P-test。
這個單元特別針對「P-驗證」,也就是要探討如何驗證分析模型【GMBI】之正確性?
參閱圖示左下方,有關R-analysis,就是所謂的「正向分析」(forward analysis),由已知的F=Force外力負荷,以及已知的GMBI參數,進行求解得到R=Response結構響應結果。針對應用CAE/FEA軟體於結構分析,可以界定四個主要步驟:1.實際結構,2.數學模型,3.有限元素模型,4.軟體應用分析。
在R-analysis,如果是靜力分析(static analysis),結構響應可以求得結構的「變形」(deformation),以及結構的「應力」(stress)。
在CAE/FEA軟體如何求解R=Response呢?可參閱圖示的FEA流程圖,由結構System系統的【GMBI】,可以得到[M]、[C]、[K]矩陣,當F=Force外力負荷已知,就可以計算求得R=Response結構響應結果。要注意,如果是靜力分析,只會取[K]結構勁度矩陣,而忽略[M] 質量矩陣和[C] 阻尼矩陣。
傳統上,在完成R-analysis,也會需要進行實際結構的R-test,在顯示的懸臂樑結構靜力分析案例,就是量測結構的「位移」(displacement),以及量測「應變」(strain)。如果,分析與實驗的結果不吻合時,當然就是修改變更System系統、Path結構路徑,也就是GMBI參數。
在前一個單元:#303,【「分析結果」驗證與「分析模型」驗證,對分析「驗證」而言,有甚麼不同嗎?】有提到:對以上GMBI參數的修改,其實,過程上有一點點像是shooting方法,也就是亂槍打鳥,有可能修改得是正確、也有可能修改的方式是不正確?所以,有某種程度的風險?再者,就算驗證成功,R-analysis = R-test,這樣修正的GMBI參數,可以一體適用嗎?所以,「R-驗證」方法,可能仍有疑慮、以及可能的風險?
這個單元再深入探討「P-驗證」,也就是
P-analysis = P-test的概念,以及隱含的物理意義。
首先,如圖示左側的方塊圖,接續觀察P-analysis的系統方塊圖,包括:
1. Modal Analysis模態分析:也就是對「分析模型」進行模態分析,可以求得結構的𝒇𝒓自然頻率(natural frequency)、𝝓𝒓模態振型(mode shape),而𝝃𝒓模態阻尼比(modal damping ratio),在正交模態分析(normal mode analysis)是無法求得𝝃𝒓,必須由實驗方法取得。𝒇𝒓、𝝓𝒓、𝝃𝒓,三者統稱為結構系統的模態參數(modal parameters)。
2. Harmonic Response Analysis簡諧響應分析:在設定輸入外力𝑭𝒋,指定的響應位置𝑿𝒊,可以求得結構的頻率響應函數(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, FRF) 𝑯𝒊𝒋 (𝒇)= 𝑿𝒊 (𝒇)/ 𝑭𝒋 (𝒇),其中,𝑭𝒋是輸入點的力,而𝑿𝒊是輸出點的位移。
另外,也可以對實際結構進行實驗模態分析(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, EMA),參閱圖示右側的系列方塊圖,也就是進行P-test,簡單說進行EMA,有兩個步驟:
1. 量測結構的FRF:取得實際結構的𝑯 ̂𝒊𝒋 (𝒇)。
2. 進行曲線嵌合(curve-fitting):對量測的𝑯 ̂𝒊𝒋 (𝒇),作曲線嵌合後處理,可以得到實際結構的模態參數(modal parameters),包括:𝒇 ̂𝒓、𝝓 ̂𝒓、𝝃 ̂𝒓。
參閱圖示右邊中間的EMA實驗架構示意圖,通常採用衝擊鎚(impact hammer),透過力轉換器(force transducer)可以量測到衝擊力(impact force)響應,同時,在結構上安置加速度規(accelerometer),可以量測到結構的加速度(acceleration)響應。
對結構進行EMA,就是進行P-test,可以分別量測到時間域響應的時間波形(time waveform),包括:輸入點的力𝒇𝒋(𝒕),和輸出點的加速度𝒂𝒊(𝒕)。
透過FFT快速傅立葉轉換(fast Fourier transform),也就是頻譜分析(spectral analysis),可以分別取得外力和加速度響應的功率頻譜(power spectrum),也就是𝑮𝒋𝒋 (𝒇)和𝑮𝒊𝒊 (𝒇),以及對應的FRF,取得實際結構的𝑯 ̂𝒊𝒋 (𝒇)。
再進一步對量測的𝑯 ̂𝒊𝒋 (𝒇),做曲線嵌合後處理,可以得到實際結構的模態參數(modal parameters),包括:𝒇 ̂𝒓、𝝓 ̂𝒓、𝝃 ̂𝒓。也就是結構的振動模態(modes of vibration)。
由圖示的P-analysis和P-test,左右兩側的系統方塊流程圖(system block diagram),在P-analysis,是由上而下的程序,而P-test,是由下而上的程序,都分別可以得到分析的和實驗的模態參數(modal parameters)以及頻率響應函數(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, FRF)。
所以接著,就可以進行「P-驗證」的比較探討,包括:
1. 模態域(modal domain)的比較驗證:就是比較分析的和實驗的模態參數(modal parameters),因為結構的振動模態(modes of vibration)是系統的固有特性,如果兩者相等、或是很相近,就可以說「分析模型」等效於「實際結構」。
2. 頻率域(frequency domain)的比較驗證:就是比較分析的和實驗的頻率響應函數(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, FRF)。如分析與實驗的FRF,能夠相吻合,也是證明「分析模型」等效於「實際結構」。
回到本單元的主題:如何驗證分析模型【GMBI】之正確性?透過以上兩個程序的「P-驗證」比較探討,「P-驗證」的目標,就是要確認「分析模型」等效於「實際結構」:(1)可以由模態域(modal domain)的模態參數(modal parameters),驗證其正確性。(2)也可以由頻率域(frequency domain)的頻率響應函數(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, FRF),驗證其正確性。
如果,P-analysis分析與P-test實驗結果,比較不吻合時,就可以透過系統化、邏輯性,比較可靠性的作法,來對GMBI參數進行修改,也就是修正:G=Geometry幾何、M=Material材料、B=Boundary邊界條件、I=Interface接觸介面,以使得「分析模型」的模態參數是等效於「實際結構」的模態參數,因此,就可以驗證「分析模型」的GMBI是等效於「實際結構」的GMBI。
綜合一下這個單元的討論,有關如何驗證分析模型【GMBI】之正確性?可以歸納以下的步驟程序:
1. P-analysis:分別對「分析模型」進行Modal
Analysis模態分析和Harmonic Response Analysis簡諧響應分析,可以求得「分析模型」的模態參數(modal parameters)和頻率響應函數(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, FRF)。
2. P-test:簡單說就是對「實際結構」進行實驗模態分析(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, EMA),也可以取得「實際結構」的模態參數(modal parameters)和頻率響應函數(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, FRF)。
3. P-驗證:由P-analysis分析與P-test實驗結果,據以進行比較探討,以及修正GMBI參數,使得驗證「分析模型」的GMBI是等效於「實際結構」的GMBI,也就是:P-analysis = P-test。可以完成「P-驗證」=「分析模型」驗證 。
4. R-analysis:完成了「P-驗證」,再進行「R-驗證」。先進行R-analysis響應預測分析。
5. R-test:也要再進行實際結構的R-test響應實驗量測。
6. R-驗證:最後,確認R-analysis = R-test,以達到「R-驗證」=「分析結果」驗證 。
本單元總結了「P-驗證」與「R-驗證」的整體作業程序,以確認「分析模型」驗證與「分析結果」驗證的正確性。同時,也說明了「P-驗證」,也就是 P-analysis = P-test的概念,以及所隱含的物理意義。
以上個人看法,請多指教!
王栢村
2023.01.03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