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單元要來探討的主題是:國家級警報的聲音,為什麼會有警示效果呢?
首先,一般的警報聲音有哪些共通點嗎?簡要說明如下:
1.
需要和背景聲音,有明顯的不同、差異,進而引發人們的注意。
2.
符合人耳敏感的聽覺特性:敏感頻帶:500 ~ 5000 Hz。讀者可參閱:#53:【怎麼看「等響度曲線」?】。如圖片中間下方圖示,顯示了「等響度曲線」(equal loudness
contour),人耳的敏感頻帶就是:500 ~ 5000 Hz。警報音落在這個頻帶範圍,比較能夠使得人們可以容易辨識到警報音。
透過影片,可實際聽到這個國家級警報的聲音,聽感上,還蠻震撼的。參閱圖片上方,分別摘錄先前兩個單元:#423:【國家級警報的聲音特徵分析:(1)
時間波形特徵?】,以及#424:【國家級警報的聲音特徵分析:(2)
頻譜特徵?】。
由前述兩個單元,分別由(1)「時間波形」(time waveform)特徵分析,以及(2)「頻譜」(spectrum)特徵分析,解析了國家級警報的聲音特性,來看看是否有吻合前述的警報聲音的共通點,統整如下:
1. 人的聽覺上:要容易感知得到。是的,很明顯和背景聲音不一樣。
2. 「時間波形」(time waveform)的特徵:利用持續、間歇性、高聲音量值(高分貝),使得和背景聲音明顯的不一樣。是的,產生的持續聲音,分別有長=2.0秒,短=1.0秒,短=1.0秒。而,間歇式的聲音,在每個區間有0.5秒的間隔。同時,有大約78 dB(A) 的高音量。如此,周而復始的撥放,因而能夠引起人們的注意。
3. 「頻譜」(spectrum)的特徵:產生不和諧的聲音,簡單說,不會是樂音頻率或和弦音。是的,(1) 兩個主要頻率853 Hz 和
960 Hz,都不是樂音頻率!而且是在兩個半音音階頻率的中間值。(2)這兩個主要頻率853 Hz 和
960 Hz,都有奇數「簡諧倍頻」(harmonics),也可簡稱為「諧頻」,會有高頻率的聲音。(3) 這兩個主要頻率853 Hz 和 960 Hz,會有「和差效應」(sum and difference effect):960 – 853 = 107 Hz,產生107 Hz的「簡諧倍頻」(harmonics)之「諧頻」效應。(4)
整體的聲音頻率組成,落在人耳的敏感頻帶:500~5000 Hz,讓人容易辨別,兩個主要頻率853 Hz 和 960 Hz及其「諧頻」,也會讓人覺得不和諧、不舒服,所以會有警示效果。
4. 運用不同敏感頻率的組成,以及「時間波形」(time waveform)的變化,產生警報音、警示音。是的,整體的聲音頻率組成,兩個主要頻率853 Hz 和
960 Hz及其「諧頻」,不是樂音頻率,而且落在人耳的敏感頻帶:500~5000 Hz,讓人容易辨別。同時,也利用了長-短-短的時間波形變化,使得人們會覺得不和諧、不舒服,所以會有警示效果。
由以上的佐證分析討論,證實國家級警報的聲音,確實符合了一般警報聲音的共通點。
綜合這個單元的討論,統整如下:
1. 說明一般警報聲音的共通點:(1)明顯的不同於背景聲音。(2)整體的聲音頻率組成,落在人耳的敏感頻帶:500~5000 Hz。
2. 透過「時間波形」(time waveform)以及「頻譜」(spectrum)的特徵分析,證實國家級警報的聲音,確實符合一般警報聲音的共通點。
以上個人看法,請多指教!
王栢村
2025.05.06